Solana 上的Vibe Coding(氛圍式程式設計)正在崛起

PowerBeats
PowerBeats2025/05/21 上午07:37
「vibe coding(氛圍式程式設計)」一詞由電腦科學家Andrej Karpathy 首次提出,是指一種AI 原生的新型程式設計方式,開發者(甚至更重要的是非開發者)只需用自然語言描述自己想要的功能,然後點擊一下按鈕,大語言模型就會產生一個可運行的初始版本。

「vibe coding(氛圍式程式設計)」一詞由電腦科學家Andrej Karpathy 首次提出,是指一種AI 原生的新型程式設計方式,開發者(甚至更重要的是非開發者)只需用自然語言描述自己想要的功能,然後點擊一下按鈕,大語言模型就會產生一個可運行的初始版本。

根據媒體報道,「vibe coding」正在Solana上崛起。

開發者透過在Cursor、Dev.fun 和Poof.new 等工具上只需幾句磕磕絆絆的自然語言,就能將想法轉化為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Poof 的一位聯合創始人表示,自上週四開放測試以來,平台上已有超過2000 個「vibe coder」創建的應用程式上線。

Web3應用程式(DApp)通常以互動複雜、對鏈上效能和程式碼要求較高而知名,部分研究人員認為DApp的複雜性顯然不是以人類需求為主,而很有可能是以AI代理的需求為主,人類只需要進行指令和決策即可。這互聯網的未來場景被視為「後Web時代」。

「vibe coding」在鏈上的出現和流行在PowerBeats看來契合了互聯網以及AI技術的發展趨勢。但目前,它受到的質疑和嘲諷多於對它的樂觀期待。

例如,理論上,一個人完全可以用LLM(大語言模型)生成整套代碼、再用AI 生成品牌包裝、在GitHub 上模擬出可信的項目活動記錄、上線一個設計一流、帶有Web3 登錄的精美官網,然後還讓幾個虛構的“AI 聊天機器人創始人”出現在直播AMA 裡答疑解惑。

一個比較初始的品牌項目躍然紙上。

「vibe coding」嘲諷的觀點認為,如果建構一個真正有用的東西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那麼偽裝成有用的東西也變得一樣容易。尤其對於金融、法律領域的應用程式來說,人類建構的應用程式在原始碼編寫與審核上更是容不得一絲出錯。例如,一個智能合約中的一個字元出錯就可能讓整個資金池被洗劫一空。

目前「vibe coding」建構的應用程式還談不上正兒八經的進入商業應用領域,但它正在讓人類編寫應用程式的這道門檻快速坍塌。

「vibe coding」樂觀的觀點認為,透過AI創建的應用程式可能會在未來成為現實。這不僅是技術趨勢,更在於在本質上應用程式由電腦語言編寫,而AI天然是由電腦語言建構的,人類編寫的應用程式不會比原生的電腦語言編寫的應用程式更加智慧。

AI程式設計時代如何建構信譽身份

Web3時代的「低成本信任」在AI程式設計時代得以最大化實現。

這是因為真正規模化後,人們不得不依靠聲譽系統和持續性身分來建立信任。人類身分驗證系統(proof-of-humanity)、社交圖譜、第三方背書機制,將成為AI 程式設計世界中、Web3 世界中的信任基石。而這種建立信任的責任不只由使用者承擔,還必須由平台、協議方,甚至是vibe coder 本人共同承擔。

此外,為非程式設計師打造的開源稽核工具,以及能夠在合約部署到主網前模擬其行為的沙盒環境會是一種必須。未來的智慧合約註冊平台,也許會變得像應用程式商店一樣:帶有驗證發布者、社群評分和AI 產生的信任評分等功能。

DApp低門檻開發之於DePIN生態

創建DApp就像拍攝短視頻一樣簡單的環境下,受益的會是整個Web3和AI生態環境,對DePIN領域來說,例如想要在去中心化算力生態中開發自己的項目App或者是AI智能體,這種輕而易舉的創建方式將讓項目更容易落地、執行,擴大整個DePIN生態。

過去,想要在去中心化算力、頻寬、儲存、感測器網路等實體基礎設施層開發一個用戶可直接互動的應用,需要高昂的開發門檻與複雜的跨協定對接。但在「氛圍式程式設計」與AI 原生工具的加持下,這個過程被顯著簡化。

具體來說,DApp 快速開發能力將為DePIN 帶來以下幾點價值:

1. 應用層爆發,釋放底層資源價值

DePIN 專案常常擁有強大的實體基礎設施資源(如閒置GPU、網路節點、感測器資料),但缺乏「殺手級」應用將其價值釋放出來。低門檻的DApp 開發工具使更多開發者和創意者能夠基於這些資源建立應用,從而推動底層協議被頻繁調用、驗證並貨幣化,實現資源的真實利用而非紙上價值。

2. 激發長尾開發者與AI智能體參與

以往只有具備較強區塊鏈開發背景的人才能為DePIN 生態貢獻應用,但現在,一位了解城市能源分配的工程師、一名交通管理研究生,甚至一個AI 智能體代理程序,都可以快速構建面向具體場景的交互應用,例如:城市級電力需求預測工具、交通擁堵監控儀表板等。這種「人人皆可建構」的局面,將極大提升生態活躍度與創新速度。

3. 增強DePIN 專案的商業可行性與吸引力

對DePIN 專案而言,能否吸引開發者建構生態、提供使用者真實可用的工具,是其成長的關鍵。當開發成本從“團隊級”降至“個體級”,構建週期從“數月”壓縮至“幾小時”,無疑將提升DePIN 項目的可落地性與對資本、社區的吸引力。這項變更也將反過來增強節點參與者的信心——因為他們看到基礎設施被真實使用。

4. 加速協議組合與跨生態協作

低門檻的建構方式也將鼓勵不同DePIN 專案之間的協議組合與跨生態協作。例如開發者可以輕鬆地將去中心化算力與AI 模型推理框架結合,或將本地邊緣設備的數據與區塊鏈身份係統集成,從而形成更複雜但易於構建的複合型應用結構,推動整個DePIN 生態從“孤島資源網絡”向“互聯智能係統”演進。

總結來說,當開發不再是少數人才的“特權”,DePIN 就不再只是“構建者的基礎設施”,而是變成了“每個人都能參與的創作平台”。這也將是DePIN 真正走向主流認知與日常使用的關鍵一步。

分享至:

作者:PowerBeats

本文為PANews入駐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PANews立場,不承擔法律責任。

文章及觀點也不構成投資意見

圖片來源:PowerBeats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關注PANews官方賬號,一起穿越牛熊